直埋架空保温管道是一种将管道系统与保温结构集成为一体的热能传输解决方案,通过预制化设计实现高效保温、防腐防水与快速施工的有机结合。其核心结构由内工作钢管、保温层及外护管组成,可根据输送介质温度差异分为塑套钢(聚乙烯外护管)和钢套钢(钢管外护管)两大类型,前者适用于-90℃至140℃的热水输送,后者可承受350℃以下的高温蒸汽。
直埋架空保温管道(常用于集中供热、制冷、工业流体输送等场景)的保存需兼顾管道本体、保温层、外护层及连接件的防护,避免因存放不当导致腐蚀、破损、保温性能下降等问题。以下是具体保存方法:
一、存放场地准备
选址要求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场地,避免低洼积水(防止管道底部长期浸泡生锈),远离强酸、强碱、油污等腐蚀性物质存放区。
远离重型机械作业区和频繁通行区域,防止碰撞、碾压;若需靠近施工区域,需设置隔离围栏(高度≥1.2m)并悬挂警示标识。
基础处理
场地需硬化(混凝土或碎石垫层),或铺设枕木、型钢支架(间距≤6m),确保管道存放时受力均匀,避免因地面沉降导致管道变形。
若长期存放(超过3个月),需在支架与管道接触部位垫橡胶垫或防腐木板,防止金属支架与管道外护层(如钢管、PE管)直接摩擦造成损伤。
二、管道堆放规范
堆叠方式
采用“分层堆叠”,每层管道需对齐,避免歪斜;堆叠高度根据管径调整:管径≤DN300时,堆叠不超过3层;管径>DN300时,堆叠不超过2层,防止上层管道压迫下层导致保温层变形或外护层破裂。
不同规格、型号的管道需分开堆放,且挂牌标识(注明管径、长度、材质、入库日期),便于管理和取用。
禁止事项
禁止将管道直接堆放在地面(尤其是泥土、砂石地),需与地面保持≥10cm间距,防止潮气侵入保温层。
禁止在管道上放置重物(如钢材、工具),或作为临时支撑点(如攀爬、踩踏)。
三、防护措施
外护层防护
金属外护层(如镀锌钢管、铝合金管):检查外护层是否有破损,若存在划痕、孔洞,需用防腐漆(如环氧富锌漆)修补;长期存放(超过6个月)需定期涂刷防锈漆(每3个月一次),避免锈蚀。
塑料外护层(如PE管、PPR管):避免阳光直射(紫外线会加速老化),需覆盖遮阳布或搭建遮阳棚;禁止接触高温物体(如焊接火花),防止外护层熔化、开裂。
保温层防护
检查保温层(如聚氨酯泡沫、岩棉、玻璃棉)是否密封完好,若接口处有缝隙,需用密封胶带(如铝箔胶带)封堵,防止雨水、潮气进入(保温层吸水后导热系数会大幅上升,降低保温效果)。
对于预制直埋管道的“接口预留段”(未焊接的端口),需用专用堵头(匹配管径的塑料或金属封堵件)密封,内部可填充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并定期更换(每2个月一次),防止管内受潮生锈。
端部处理
管道两端的裸露钢管(如未连接的法兰、坡口)需涂抹防锈油(或缠绕防腐胶带),并套上塑料保护帽,防止异物(泥沙、昆虫)进入管内,同时避免端部锈蚀。
四、环境与气候适应
防雨防潮
露天存放时,需搭建防雨棚(棚顶高度≥管道堆叠高度+1m),棚体需有坡度(≥5°)便于排水;若临时无棚体,需用防水帆布覆盖(帆布边缘需下垂至地面并压实,防止雨水渗入)。
雨后需及时检查场地排水,清理积水,并检查管道底部是否受潮,必要时翻转管道晾晒(避免保温层长期潮湿)。
低温与高温防护
寒冷地区(冬季气温≤-10℃):若管道内有残留水分,需彻d排空并吹扫干燥,防止冻胀导致管道开裂;塑料外护层在低温下易脆化,搬运时需轻放,避免剧烈碰撞。
高温地区(夏季气温≥35℃):除遮阳外,需定期检查塑料外护层是否软化,若出现变形需及时调整堆放方式(如增加间距通风)。
防风沙与粉尘
风沙较大区域(如工地、矿区),需用防尘网覆盖管道,防止粉尘堵塞接口或附着在外护层上(清理时可能划伤表面)。
五、定期检查与维护
日常检查(每周1次)
检查堆放是否歪斜、支架是否松动,及时调整;查看外护层是否有破损、锈蚀,保温层是否有鼓包(可能因内部进水导致)。
检查端部封堵是否完好,若堵头脱落,需重新密封并清理管内杂物。
长期存放维护(每月1次)
对金属外护层进行除锈补漆;对塑料外护层检查是否有老化裂纹(如表面发脆、变色),必要时覆盖新的保护膜。
翻动管道(每3个月一次),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导致保温层变形,同时检查底部是否有潮气,及时晾晒。
六、运输与转移注意事项
若需临时转移管道,吊装时需使用专用吊装带(宽度≥10cm),禁止用钢丝绳直接捆绑(会勒伤外护层和保温层),吊装点间距≤6m,确保管道平衡起吊。
运输过程中,管道两端需固定(用软质绳索),避免颠簸碰撞;长途运输需覆盖防雨布,防止雨水和灰尘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