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80/89小区供热直埋式保温管聚氨酯预制直埋保温管主要由输送流体介质的工作芯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层以及高密度聚乙烯外保护层三部分,通过设备依次由内向外紧密结合而成。我公司采用国外引进的高压成套聚氨酯发泡设备生产的三位一体直埋保温管整体性能优良,严格执行钢管外表面抛丸除锈工艺处理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内表面电晕处理工艺,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保温管的整体粘结性能。
更新时间:2024-06-25
DN80/89小区供热直埋式保温管
聚乙烯聚氨酯直埋式保温管
第1部分:工作芯管
根据施工设计说明或用户要求可分别采用20#、Q235钢制作的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执行标准GB/T8163),直缝焊接钢管或热镀锌直缝钢管(GB/T3091),双面埋弧螺旋缝焊接钢管(执行标准SY/T5037部标/GB/T9711国标)、输送流体用不锈钢管(执行标准GB/T14976)、PPR塑料管(执行标准GB/T18742)等。钢管表面经过x进的抛丸除锈工艺处理后,钢管除锈等级可达GB8923标准中的SA2级,表面粗糙度可达GB6060.5标准中R=12.5微米。钢管表面除污除锈后在涂刷一层氰凝防腐材料,其作用一是防水,二是改善钢管表面与保温层之间的粘结表面,使钢管与保温层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也可以由客户提供钢管,我公司做钢管的保温施工,钢管的壁厚和厂家品牌可根据设计说明或用户要求选用套定额。
聚乙烯聚氨酯直埋式保温管
聚氨酯预制直埋保温钢管规格(公称直径DN):DN25、DN32、DN34、DN38、DN42、DN48、DN57、DN60、DN73、DN76、DN89、DN108、DN114、DN133、DN159、DN168、DN219、DN273、DN325、DN377、DN426、DN478、DN529、DN630、DN720、DN820、DN920、DN1020、DN1220、DN1420、DN1620等。
第2部分: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层
聚氨酯预制直埋保温管的保温层材料为60KG/M3—80 KG/M3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采用高压发泡机在工作芯管与外套管之间形成的空腔中一次性注入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原液,即俗称的“管中管发泡工艺",可充分填满工作芯管与外套管之间的间隙,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使芯管、外套管及保温层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其作用一是防水,二是保温,三是支撑热网自重。当输送介质温度为-50℃—120℃时,保温层采用硬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保温材料,当输送介质温度为:-50℃—150℃时,保温层采用硬质聚氨基脲酸酯泡沫塑料保温材料。
第三部分:高密度聚乙烯外防护层
聚氨酯预制直埋保温管的外护层采用优良的高密度聚乙烯为原料,使用x进的设备与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管材一般分为黑色或黄色(即黑夹克管、黄夹克管),其颜色和壁厚也可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其基础材料和性能指标*相同。我公司从国外引进了的生产技术设备,拥有十几条聚乙烯塑料管挤出机生产线,可高速生产Φ90mm-Φ1800mm各种规格的超大聚乙烯外套管,我公司在生产高密度聚乙烯外套管时,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为了提高聚乙烯外护层与聚氨酯保温层的内壁粘结强度。
DN80/89小区供热直埋式保温管
一、在设计和施工中,一定要真正理解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方式分为有补偿直埋敷设及无补偿直埋敷设两种方式,确实掌握两种方式各自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以便在设计上合理选用,施工上安全、可靠、经济。
1 首先要掌握概念:有补偿直埋敷设方式,是通过管线自然补偿和补偿器(如方形和波纹管补偿器)来解决管道热伸长量的,从而使热应力为z小;无补偿直埋敷设,简单地说就是管道在受热时没有任何补偿措施,而是靠管材本身强度来吸收热应力。
2 无补偿敷设方式的基本原理:在安装管道时,首先给管道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将管道焊接固定,当管道恢复到安装温度时(温度降低),管道预先承受了一定的拉应力。当管道通热工作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管道应力为零,当继续升温时,管道的压应力增加,当温度升到工作温度时,管道的压应力(热应力)仍小于许用应力。这样,管道可以不用补偿装置而正常工作了。
3 两种敷设埋设深度考虑不同因素。 高温预制直埋保温管 一是当确定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方式时,埋设深度只考虑由于地面荷载的作用不会破坏管道的稳定便可,从经济、施工方便等方面考虑。当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方式时,尽量浅埋,一般覆土厚度大于0.6米即可,且与管径大小无关。二是当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方式时,埋设深度要考虑管道的稳定要求,稳定性当采用不预热的无补偿直埋敷设管道时,主要与覆土厚度有关,一般比有补偿埋得深,行,覆土厚度应与管径大小成正比。
4 设计中究竟采用无补偿敷设还是有补偿敷设方式,原则是直管道较长,中间分支较少,供热介质不超过100℃时,应优先选用无补偿敷设方式,否则,应考虑有补偿敷设方式。具体的热网主干线应采用无补偿敷设方式,而分支庭院管网则应采用有补偿敷设方式,但目前有的设计者偏爱有补偿敷设,应提倡优化设计。